研报内容:  核心观点
  【新房成交】
  低基数+年末房企加大推盘和营销力度+政策利好延续,12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涨幅扩大,新房成交同环比已经连续3个月正增长。12月4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+22.5%,同比+28.9%,同比涨幅较上月扩大了1.3pct,主要得益于1)基数较低。2)年末房企加大推盘频次和营销力度,新房供应增加。根据克而瑞,30个重点城市12月新增供应环比+10%。3)政策利好延续。
  从各能级城市来看,一线城市12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涨幅大于二、三四线城市。1)一线城市:12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+6.0%,同比+34.8%,同比涨幅较上月提升了9.3pct。其中广州环比+19%、同比+48%,北京环比+7%、同比-6%,上海环比-2%、同比+8%,深圳环比-1%、同比+193%。值得关注的是,前期利好新政影响较大的上海、深圳,12月均出现环比转降,可以看出新政利好效应有递减趋势,随着短期欲购房的存量客户持续释放,成交增长也有疲软态势。2)二线城市:12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+30.8%,同比+27.7%,同比涨幅较上月收窄了10.1pct。武汉、苏州、宁波等城市表现突出,成交面积同环比均大幅增长,其中武汉同比+143%、环比+68%,苏州同比+79%、环比+63%,宁波同比+55%、环比+75%。杭州、南宁、青岛等城市环比虽有增长,但同比下降。成都、福州、南京等城市则表现平稳,同环比也能保持正增长。3)三四线城市:12月新房成交面积环比+5.1%,同比+27.7%,同比涨幅较上月提升了22.4pct。江门和莆田表现亮眼,增幅领先。佛山、惠州、泰安等城市成交量稳步上升,而扬州和温州则增长较为平缓。部分城市如金华和韶关环比下降,市场表现分化明显。
  24年全年新房成交规模下降两成,一线城市降幅明显小于二、三四线城市。24年全年4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-19.9%。24年楼市整体呈现“前低后高”趋势,尤其是步入四季度以来,新房市场连续3个月明显修复,同比增速转正。全年一、二、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2.5%、21.9%、23.8%。一线城市整体新房成交降幅明显小于二、三四线城市,24年一线城市几轮政策放松的受益方,而二线城市由于前期政策放松时间点更早,24年政策放松空间明显减小,政策的边际效果也有所减弱,因此同比降幅明显大于一线城市。三四线城市基本面较弱,且政策已经基本没有再放松发力的空间,市场持续低迷,同比仍有双位数负增长。
  从具体城市来看,多数城市24年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。1)一线城市中,仅深圳全年新房成交同比+6%,广州同比仅下降5%,上海、北京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-19%、-22%。2)所有我们跟踪的二线城市新房成交规模同比均下跌。武汉、福州仅个位数下降,南宁、杭州、济南、成都同比降幅超过三成。3)三四线城市中,舟山、江门两个城市新房成交同比正增长,均位于长三角、大湾区核心城市群。其余三四线城市市场继续下行,需求透支严重,成交低迷,处于探底阶段。
  【二手房成交】
  12月二手房成交同环比持续正增长,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。12月18城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+23.2%,同比+76.0%,同比涨幅较上月提升了52.5pct,同比增速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正增长。在9月末一系列政策刺激下,12月二手房市场高温不退,二手房成交同环比均能保持正增长,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,尤其是12月开始生效的住房交易税费优化政策进一步巩固了此前的行情。
  从各城市能级来看,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速显著高于二、三四线城市。12月一、二、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22.2%、23.4%、23.9%,同比增速分别为99.1%、85.6%、12.1%,一、二线城市同比涨幅分别较上月扩大了36.8、74.6pct,三四线城市同比由负转正,同比增速较上月提升了19.5pct。一线城市中,北京和深圳表现强劲,同比分别增长73%和212%,环比分别增长21%、25%。二线城市中,南宁、厦门和苏州领涨,同比增幅分别为272%、103%和69%。
  全年二手房成交规模同比增长10%,成交表现明显好于新房,其中一线城市同比涨幅超过两成,三四线城市同比下降。24年18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+9.5%,一、二、三四线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为23.8%、9.7%、-14.6%。从月度走势来看,二手房成交整体呈现出波动上行趋势,10-12月节节攀升。具体城市来看,高能级城市与低能级城市分化显著。除苏州二手房市场表现不及23年,其余我们所有跟踪的一二城市二手房成交表现均好于23年,其中北京同比+12%、深圳同比+76%、南宁同比+46%、杭州同比+26%、青岛同比+13%、成都同比+5%;除清远和衢州外,其余我们跟踪的所有三四线城市二手房成交表现均不及23年。
  24年12月因恰逢年末冲刺,重点城市整体仍处于持续放量期,新房、二手房成交量同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。预判后市,我们认为,25年1-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,成交环比预计回落,但综合当前市场成交热度惯性、后续政策仍有放松空间、以及低基数等因素,成交同比预计仍将出现正增长。我们认为,25年整体而言新房成交规模预计将延续筑底下行,二手房成交大概率仍然出现正增长,持续分流新房客群,从全年走势看,受基数影响,可能出现“前高后低”的态势。
  【新房库存与去化】
  库存与去化:库存规模与去化周期同环比均下降。截至24年末,我们跟踪的12城新房库存面积环比-1.3%,同比-12.6%;整体去化周期为14.3个月,环比-1.5个月,同比-2.9个月。一、二、三四线城市库存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-0.9%、-2.1%、0.7%,同比增速分别为-10.9%、-19.7%、18.1%;去化周期分别为14.9、11.7、44.5个月,环比分别下降1.3、1.6、10.3个月,同比分别下降2.7、3.5、2.9个月。具体来看,我们跟踪的所有城市中仅上海、杭州去化周期在12个月内。
  新房项目平均开盘去化率维持40%。根据克而瑞,12月房企推盘积极性稳步提升,26个重点城市12月首开和加推共计311次,环比+20%;重点城市12月平均开盘去化率为40%,环比持平,同比+7pct,较Q3+14pct,延续弱复苏走势。分城市来看,上海、杭州高热不退,12月推盘均在超45次且项目平均去化率持稳在6成以上。无锡、厦门等房企推盘倾向于“以销定产”,仅优质盘倾向于加快推盘节奏。开盘去化率同环比均提升的城市有两类:1)短期内热点恒热的上海、北京、杭州;2)武汉、天津、重庆、嘉兴、无锡、常州、珠海等二三线城市,经历了前期深度调整,市场有弱复苏趋势。此外,西安、苏州、青岛、济南、佛山等受12月供给结构影响,去化率不升反降,市场延续低迷。
  【土地市场】
  12月全国土地成交规模环比大幅增长,虽然整体溢价率回落,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仍出现高溢价成交的情况。12月全国成交土地建面环比+98%,同比-8%;楼面均价环比-12%,同比-7%;溢价率3.9%,环比-0.8pct,同比+0.5pct。虽然全国土拍市场整体溢价率回落,但核心城市12月迎来了优质宅地的高溢价成交。一线城市土拍溢价率连续两个月超过10%,12月住宅类用地溢价率达13.1%,环比+1pct,同比+9pct,住宅用地楼面均价同比+20.9%。其他核心城市,例如杭州萧山北干东地块,经过70轮竞价,最终由海威置业和中天美好以总价18亿元竞得,成交楼面价3.7万元/平,溢价率76.5%,为24年杭州溢价率最高的一幅宅地。成都、合肥等地12月也有高溢价地块拍出。
  从全年累计来看,24年全年全国土地成交不到13年峰值水平的一半,一方面土地市场成交低迷,另一方面,作为行业去库存的重要一环,土地供应规模也下滑。24年全国成交土地总建面28.1亿平,同比-7%;成交总价3.6万亿元,同比-16%;楼面均价1276元/平,同比-10%;平均溢价率3.8%,同比-0.4pct。一、二、三线城市土地成交建面同比增速分别为-24%、-10%、-7%;成交总价同比增速分别为-27%、-25%、-12%;楼面均价同比增速分别为-3%、-17%、-5%;平均土地溢价率分别为6.9%、3.5%、3.1%,一线城市同比提升1.1个百分点,二、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下降0.8、0.3个百分点。
  我们认为,受制于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,房企待开发土地库存积压,新增拿地更加谨慎,以及中央“以房定地”要求下,25年部分城市用地供给或持续下降,我们预计25年全年土地成交规模仍难回正,不过,受到核心城市土拍限价取消、核心地区高品质高单价地块供应的影响,预计核心城市的成交楼面均价和溢价率水平仍将有所保持。
  【房企】
  房企销售:百强房企12月单月全口径销售同比由负转正,全年销售同比下降三成。百强房企12月单月权益口径销售金额环比+24.7%,同比+1.7%(前值:-2.5%),同比由负转正,得益于政策稳信心强预期、年末房企销售业绩冲刺及低基数。TOP20房企中单月销售额同比增速为正的有:中建壹品(+260%)、华发(+231%)、中海(+76%)、金茂(+66%)、华润(+52%)、越秀(+39%)、招蛇(+33%)。从全年销售来看,百强房企24年全口径销售额4.19万亿元,同比-30.3%;权益销售额3.08万亿元,同比-27.4%;销售权益比例73.6%,同比+2.9pct。TOP20房企中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速为正的有:中建壹品(+36%)、保利置业(+0.7%)、中海(+0.3%)。24年全口径销售金额规模超过千亿的房企仅剩11家(保利发展、中海、华润、万科、招蛇、绿城、建发、越秀、滨江、华发、龙湖),较23年减少了5家,回到了16年的水平。从企业类型来看,24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中,民企占比36.1%,同比-7.4pct,央企占比45.3%,同比+6.6pct,地方国企占比18.6%,同比+0.8pct,央企和地方国企权益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5%、24%,民企同比-40%。
  房企拿地:百强房企拿地金额连续两个月大幅上涨,全年拿地规模仍下降三成。百强房企12月单月拿地金额环比+38.7%,在整体市场“止跌回稳”及核心城市集中拍地之下,拿地金额连续两个月大幅回升,不过因基数较高,同比出现了0.6%的下降;拿地强度(拿地金额/销售金额)从11月的35%再度提升至12月的39%。具体来看,12月拿地金额较多的主流房企有:中海(拿地金额400亿元,拿地强度100%)、金茂(243亿元,159%)、华润(202亿元,63%)、招蛇(158亿元,52%)、保利发展(108亿元,72%)、绿城(103亿元,44%)。从全年来看,24年百强房企全口径拿地金额1.07万亿元,同比-30.6%,拿地量不足21年的三分之一;拿地强度为25.7%,同比-0.1pct;拿地建面1.06亿平,同比-20.8%;楼面均价1.02万元/平,同比-12.4%。具体来看,中海(拿地金额812亿元,同比增速-36%,拿地强度26%)、华润(692亿元,-37%,27%)、保利发展(680亿元,-46%,21%)、绿城(641亿元,-19%,37%)、越秀(582亿元,29%,51%)、建发国际(530亿元,-40%,40%)、滨江(432亿元,-25%,39%)、招蛇(374亿元,-42%,17%)排名靠前。拿地金额TOP20房企中,越秀、中建壹品、中建智地、联发、北京建工24年拿地金额同比保持正增长,越秀、中建壹品、国贸、象屿、中建智地、北京建工拿地强度超过40%。从企业类型来看,有意愿、有能力仍仅有央国企。2024年百强房企中民企拿地金额占比降至17.6%,同比-10.8pct;地方国企占比46.7%,同比+14.4pct,地方国企托底拿地的现象增加;央企占比35.7%,同比-3.6pct。整体而言,24年房企的投资表现更加谨慎,拿地规模持续下降,且即使是投资相对积极的头部国央企,拿地